jdb电子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吴俊宽)在中国,一个正式词语如果衍生出各种缩略语,往往是某件事物成为公众关注点的标志。
按这个标准衡量,全民健身热中最热络运动之一就是马拉松。“全马”(全程马拉松)“半马”(半程马拉松)“北马”(北京马拉松)……类似“跑马”表述在朋友圈和各种健身软件中高热不退。
千千万万中国人上瘾般地迷上了这项实在有些枯燥单调的运动,千千万万个脚步丈量着42.195公里这个从古希腊一直传承到现在的漫长路程。
是什么,让中国人迷恋上跑——最简单、最朴素,同样能带来最大挑战的运动?哪儿来的动力,成就了一个奔跑的中国?
李清模,46岁,家住福建厦门。和中国众多奋斗后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人一样,李清模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高管,生活忙碌,衣食无忧。
创立于2003年的厦门马拉松每年都要在家门口举办,李清模一直纳闷,这么多人大早上不睡觉在马路上疯跑些什么?直到2010年,在朋友的撺掇之下jdb电子,李清模带着这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报名参赛。
尽管之前没有太多系统的训练,李清模还是凭借商场打拼磨炼出的坚韧意志,在距离关门时间不到三分钟时迈过了终点线。
“真正跑完比赛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的。”李清模说,“其实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经历痛苦忍耐之后收获的成功才是最甜美的。”
如今,李清模早已对马拉松欲罢不能,已经完成了37场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官方马拉松赛。由于每次都是光脚参赛,被称为“赤脚大仙”的他在跑友圈里也是小有名气。在60岁之前完成100场官方马拉松、成为“百马王子”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北京姑娘陈妺是广播电台的体育记者,从2007年起每年都会去采访北京马拉松赛。那时,她拿着录音采访机,站在终点线后苦苦等待,为了每一个采到的好故事而沾沾自喜。
2013年,又逢“北马”比赛,陈妺突然意识到,终点线后的采访永远都不是最鲜活的。从那之后,她自告奋勇承担了一档叫做《陈小mo的健身周记》的节目,自己花了一年时间练习跑步,从零起点进阶到跑完“全马”的达人,同时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与听众分享。
一年后的2014年,陈妺在“北马”赛事上第一次从终点线后走到了起跑线前,和奔跑的人流同进,手里的采访机第一次捕捉到最真实的马拉松故事。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瞬间,当我远远看见终点拱门时,居然有些热泪盈眶。曾经的七年,我在终点无数次提问:你为什么跑步?为什么会哭?我听到过很多的答案,但只有当我身体力行、感同身受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些跑步的人,”陈妺说。
据运动APP“咕咚”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咕咚”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万,所有用户每天平均产生的步数之和足够绕地球600多圈。
对跑者jdb电子,跑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顽强前行的勇气、战胜自我的挑战、实现突破的狂喜……这些都对,但都不够完全。
奔跑,如同充满魔力的磁石,深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跑的道路上甘之若饴。
波士顿、伦敦、东京……国人过去更多只是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国外马拉松比赛人头攒动的壮观画面,看到各色奇异服装,看到跑步成为一个城市的“嘉年华”。
不经意间,同样的景象几乎遍及中国,从蝙蝠侠到孙悟空,国人“玩”起马拉松来,一点不输国外。
虽然还没有人对经济发展程度和奔跑人群之间做出明确的定量分析,但应该没人否认日渐富裕的生活、中等收入阶层的增加与健康意识的提升和锻炼热情的上升有很强的关联性。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说,“跑步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运动健身方式,成为很多人的健身首选。”
36岁的孙英杰曾经获得过世界半程马拉松世锦赛冠军,至今仍保持着“北马”的女子纪录。2009年退役之后,孙英杰刚好赶上了跑步热潮的兴起,在教练的介绍下作为推广大使参加了一些马拉松比赛。
带着“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给更多的跑步爱好者带来健康”的想法,孙英杰2014年成立了长跑俱乐部。一年多来,俱乐部发展迅速,不仅在国内十几个城市都设立了分部,还招募了100多个退役运动员作为分部的跑步教练。在孙英杰看来,跑步产业最大的潜力蕴藏于千千万万健身意识开始觉醒的普通工薪阶层。
32岁的福建龙岩人邓江华没有世界冠军的显赫背景,但也同样在跑步产业的道路上开启了大胆的尝试。2011年邓江华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当时他穿着600块钱从网上淘来的蝙蝠侠服装跑完了全程,一下成为媒体镜头捕捉的焦点。
2013年底,“蝙蝠侠”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跑步赛事做宣传推广。创业初期,国内的一些比赛还时常会为没有足够参赛选手犯愁,邓江华就组织跑友报名从中赚取中介费。后来跑步的人多了,参赛名额也越发紧俏,他又开始自己举办比赛。
越来越多的地方也意识到这些奔跑人群带来的新商机。厦门马拉松组委会提供的测算数据显示,2014年“厦马”前后共4天时间里,马拉松赛给当地带来的各项经营收入总计约为2.61亿元。
对于赛事举办地而言,每一场比赛转播都是一部超长的“旅游宣传片”,每一块纪念奖牌都是一张移动的名片。
看未来,王大卫分析说:“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跑步作为最基础、参与面最广的体育项目在整个体育产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jdb电子,必然会在这5万亿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全年性的训练参赛周期jdb电子、数百万人次的参与规模以及众多跑步俱乐部、APP产品所构成的O2O生态环境让跑步产业成为一片新的体育产业“蓝海”。而这股席卷中国的跑步热潮还远未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孙英杰、邓江华们踏着脚下的商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奔跑前行。
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看似无数次的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一步一步的积累,成就出一个个看来难以企及的跨越。
去年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成为国内跑步赛事井喷式增长的助推器。
2015年,仅田协注册在案的跑步赛事数量就激增到130场左右,随着马拉松赛事审批权的全面放开,更多的商业赛事、草根赛事、众筹赛事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jdb电子。
跑,让无数个体找到新的群落认同。特别是通过互联网的推广,跑步从过去的个人运动演变成如今社交圈里的群体运动。各种民间跑步俱乐部聚拢了数百万的爱好者,满足了人们的运动社交需求。
家住江苏南通的聋哑人蔡新民2001退休,2005年起开始跟随妻子每天早晨外出散步。后来蔡新民逐渐喜欢上了跑步,2013年“南通爱跑一族”成立,蔡新民成为俱乐部首批成员。当年冬季,他就跟随“爱跑一族”首次参加了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0月底,67岁的蔡新民刚刚参加了常熟尚湖半程马拉松赛,捧回他第24枚马拉松赛奖牌。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曾说:“体育文化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关键在于身体健美、内心健美、精神向上美,昂扬奋发、不屈不挠、一往无前。”
67岁的年纪在跑步爱好者中算不得“高龄”,聋哑人的身份其实也称不上特殊。年过70仍坚持跑步的张亮友夫妇、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坚强完赛的盲人何亚军、配装假肢奔跑的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侯斌……奔跑早已不再是年轻人、健全人的特权。只要迈开脚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人生跑道上的主角,在强健身体的同时用蓬勃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构筑出健康中国的美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