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社区体育在“15分钟健身圈”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15分钟健身圈”在社区体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这是当代全民健身的基础和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如今,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家门口的健身场所成了很多市民的第一选择。近年来,随着市民身边的健身场所完成新一轮升级,“15分钟健身圈”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15分钟健身圈”已成为全面推进社区体育、补齐体育强国建设短板、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阵地。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等一系列目标。2022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实现社区体育的高质量、进阶式发展,是以提升基层民众体育意识为基本起点jdb电子,以“15分钟健身圈”为抓手,面向基层社区目标人群,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寻常百姓健身动人故事,实现全要素路径发展过程。目前“15分钟健身圈”在我国社区体育中快速发展,上海、兰州、合肥、贵阳等城市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 “15分钟健身快乐圈” “15分钟健身圈”,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步道、益智健身点、球场场地,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善、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深受群众好评。总体来看,“15分钟健身圈”补齐社区健身设施短板,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空间环境,加快建设与健康中国相适应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全民健身活力城市未来可期。
助推社区体育进阶发展,打造“15分钟健身圈”非常关键。“15分钟健身圈”是充实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元素,以“15分钟健身圈”为重要目标逐步提升社区体育的系统化、开放度、群众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城市社区建“15分钟健身圈”助推社区体育进阶发展,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逐步推进:
以“15分钟健身圈”设施为载体,全面推进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针对社区体育供给能力和消费需求存在供需较大差异的现状jdb电子,我们需要充分发挥“15分钟健身圈”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载体作用,瞄准需求,因地制宜,多渠道、多空间、多类型增加嵌入式社区体育服务设施供给力度,探索和打造以社区体育服务综合体为核心驱动、社区健身公共空间和健身中心多方支撑、线上和线下社区健身交汇融贯的社区体育发展协同格局。
以“15分钟健身圈”文化为基础,注重培育社区体育良好氛围情境。体育健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我们需要充分发挥“15分钟健身圈”文化育人作用,营造群众从“被动旁观”到“主动参与”,在家门口体育健身中体味生活越来越有质量,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让社区体育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人文情怀,更以此为载体生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经营理念。
以“15分钟健身圈”智能平台为手段,深化丰富社区体育共建共享。“15分钟健身圈”智能平台作为社区体育便民利民服务集群集聚的重要手段,对于赋能社区体育数智化发展,提高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水平,尤其是提升社区体育活动能力能够产生直接有效效用。通过“15分钟健身圈”智能平台线上开展适合在社区家庭空间进行的技能健身网课,社区健身运动达人通过视频将健身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体育趣味运动和竞赛项目搬到平台线上进行,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工具将社区体育服务供给和需求以开放的形式连接起来jdb电子,有效整合社会和社区体育资源融贯,让广大社区民众直接快速了解和共享社区体育信息,满足社区体育休闲、健身、娱乐活动需求。
全民健身路径孕育在社区体育之中,“15分钟健身圈”圈出群众参与社区体育的幸福感、获得感jdb电子。站在全民健身的新起点上,统筹建设,全民参与,合理布局jdb电子,盘活资源,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以“15分钟健身圈”形成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体育场景、空间和设施,助力更多民众能广泛地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也充分彰显了社区体育从无序到规则化、单一到多样性,注重精英体育到大众体育普及的转型升级迭代过程。打造更多群众喜爱的“15分钟健身圈”品牌,需要鼓励各地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社区体育,既有传统体育项目,也要开发适合社区不同人群特点的休闲体育项目,让群众体育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出来“以人为本”潜在多重社区体育价值,也是反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使二者互取所需、互动发展。(天津城建大学 王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