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如何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健身实践?
栏目: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2023-05-26 13:18:23

  jdb电子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据说有那么一些人,在新年年初给自己立下了一年的FLAG,其中一条就是要坚持去健身房健身,并且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健身习惯,立马跑去附近的健身房办卡,想着办了卡就能坚持下去jdb电子。结果在此之后,去了几次就因为各种主观上的不可抗力因素,再也没去过(当然也有客观,例如可能健身房跑路了 狗头)。

  据说又有那么一些人,在某天望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后心情失落,会立马打开手机应用市场,火速下载一个KEEP(KEEP打钱)在各类HIIT的训练视频中迷失了自己,并开启了跟练模式,成为了光荣的“腹肌撕裂者”。高喊着“自律给我自由”,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坚持,不瘦二十斤终不还!但在此之后,KEEP就在手机的角落里keep silent,光荣成为吃灰APP榜单第一名!

  无论是去健身房,还是在KEEP上的健身打卡,都离不开盐巴今天讨论的主题,那就是健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身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身实践?

  健身的出现根植于西方社会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对身体美的追求,同时也和工业时代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宗教道德的要求转变密切相关。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工业化在西方国家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涌入城市的人口逐渐分化成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层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

  那时候的社会评论家认为,较贫困的工人阶层在新的城市生活中生存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这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良的道德品质;对于以白领阶层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同样如此,他们每天处于久坐不动、压力巨大、较为奢侈的生活当中,也容易形成懒散、柔弱的性格特质。

  而在当时的宗教价值观里,体育运动被认为是塑造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体育运动子集的健身,成为了解决这种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人们普遍认为健身能够帮助个体塑造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帮助塑造了高尚的道德价值观以及坚强克制的男子气概。也就是说,早期的健身可能更多地与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及评价联系在了一起。

  现代意义上的大众健身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其兴起与消费社会情境下人们闲暇时间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联系密切,而作为众多休闲运动中的健身又是如何走向大众的呢?在唐军和谢一龙(2019)一文中,就总结了健身的兴起归为健康管理、美丽追求以及克服自身不安全感这三大成因。

  首先,这本身是流行病转型以及社会“个体化”的结果。在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主要疾病类型从原来的传染性疾病转变成为了退行性疾病。随着流行病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疾病发生的主因,预防医学更加强调个人的健康管理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此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个体化”进程,也要求个体摆脱对集体的依赖,切实地去为自己负责。因此,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需要去反思自己的健康问题,切实担负起为自己健康负责的责任。健身的背后是流行病转型背景以及“个体化”进程的背景下,个人疾病管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健身作为一项个人健康管理的事务受到广泛的推崇。

  其次,健身也是出于追求美丽外表的结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个人的“美丽”不再是只由先天决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医美技术、化妆护肤品等产品服务进行改善。一个人的“美丽”标准也不止于面孔,同时也包括一个好的身材。“变美”不单单只是一项私人事务jdb电子,同时也是个人提高“身体资本”的重要手段。

  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比逐渐减少,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增加。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服务行业。而对于许多服务行业来说,好的外表又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星爱豆们jdb电子,好的身材管理对于他们吸引粉丝、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意义重大,一旦稍微出现身材走样,就可能被粉丝苛责,出现掉粉的风险。哪怕是“神仙姐姐”,也因《在有风的地方》一剧中被人发现身材稍微有些发福,就引来一众网友的讨论。因此,健身的兴起,同样也与现代社会“美丽”成为重要承诺的背景下,其对职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影响越来越重要密切相关。

  此外,健身作为一种自我呈现,也可能帮助人们克服自身的不安全感。在现代大众传媒的话语中jdb电子,健身不仅仅和健康、美丽相联系联系,同时也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我提升的品质捆绑在了一起。有学者就认为,健身是一种源于低安全感及自卑的亚文化现象,个体能够通过健身来向外部世界展现自身力量,以此来补偿较低的自我评价。由此,健身也被认为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到诸多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上述内容讨论了我们为什么要健身,接下来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健身作为一项如此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毕竟哪个打工人不想上完班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喝着快乐水呢),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能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

  一篇发表在《中国青年研究》上的文章就探究了在健身房中健身者是如何被驱动去坚持健身的。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区分了两种外部规训和内部规训两种机制对个体健身实践的激励作用。

  外部规训包括身体被“凝视”、身体等级化和指标化的三种方式。在身体“被凝视”上jdb电子,既包括了健身房墙面镜带来的视觉延伸“凝视”,也涵盖了来自团体课的其他健身者以及健身教练的“凝视”。对健身者而言,健身房中的墙面镜不仅能够帮助自己来调整自身的动作,同时也通过“凝视”自我来激励自己。此外,“凝视”也来自他人,无论是团体课中一起训练的小伙伴,还是专业的健身教练,都能在健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持和监督作用。在身体指标化上,则指的是健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被赋予竞技性和等级化的特征,这种与他人在健身上的竞技过程也激励着个体。就比如,有受访者就提到了和其他的健身爱好者一起组成了减肥小组进行排名比赛,这促使他在健身的过程中产生了竞争意识,并提高自己的健身效率。在身体的指标化上,则指的是健身者往往要将运动训练以及饮食进行量化。对于每一个“成熟”的健身者而言,每一顿饭摄入的大卡、每一段训练的消耗能量、每天的体重变化都必须烂熟于心。

  除了外部规训之外,内部规训也是健身者能够实现健身激励的重要机制。内部规训包括“觉醒的身体意识”、“将健身视为一种信仰”以及“自我认同”三个方面。“觉醒的身体意识”指的是在消费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理想身体形象的塑造,并把健身作为一种使个人身体通向理想身体的途径,以回应自身的身体意识的觉醒。此外,对于健身者而言,健身也在身体实践的过程当中,逐渐转化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健身者们通过健身来践行一种“苦行”般的修炼,“将健身视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健身也让健身者在对理想身体的争取中获得一种自我认同的方式。这种自我认同不仅来自于自我预期的实现,同时来自于社会认同。通过健身改造的身体,更容易获得社会主流的认可。在健身运动社群中,健身参与者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手段、参与社群活动以及认同社群的文化规范,来构建自我身份认同。

  相比于其他运动,健身更多地与理想身材的塑造以及意志的提升联系在了一起,这也让健身在诸多体育运动中脱颖而出。但是,对我们而言,健身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都是保持身体活动以及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选择对自己适合的健身方式,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让自己处于元气满满的身体状态中,才应当是我们健身的初衷!

  陈品羽 & 王瑜.(2019).媒介化运动社交背景下城市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以健身类App为例. 新媒体研究(18),10-11.

  高昕.(2019).权力规训视域下的健身实践——以健身房为例. 中国青年研究(12),30-36+29.

  唐军 & 谢子龙.(2019).移动互联时代的规训与区分——对健身实践的社会学考察. 社会学研究(01),29-56+242-24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